2013年10月8日 星期二

8/10 雜記

今天上完課後終於問了Dr轉到研究碩士的事宜…想不到她的答覆竟然是"very likely, it happens quite often". 我說我不肯定要不要轉 (只是不肯定要不要先讀完修課碩士再作打算)﹐她的回應是覺得假若我是想繼續在這科學範疇發展﹐那絕對轉programme是比較好的。她又補充一句認為我是一個很好的學生﹐要轉的話應該是沒問題。好像很久沒有被人直接讚過﹐雖然隨口的可能性較大﹐無論如何我也認同做研究才是學習的重點﹐所以就試試看吧。只是一個seemingly好學生到底是不是一個好研究者便是另一回事…

當然行政手續又要搞一輪﹐簽證又要延﹐停留歐洲的日子也會延至兩年。這對我來說也未嘗不是好事﹐可以讓我好好感受和體驗歐洲﹐透過走出comfort zone逼自己變強。

Dr還有提到知道我的目標是想從事documentation, 提議我遲點到Leiden去選課 (這也算是特色﹐報讀UvA的學位可以選修其他荷蘭大學的課程…)﹐理由是Leiden有很強的descriptive 傳統。如是這般每日便要付大量金錢坐一小時火車到萊頓上課。

我給自己許下許多目標﹐其他事情雖未有眉目﹐就是今天這件小事令我認為值得記下。

2013年10月3日 星期四

15/9 Amsterdam Heritage Days

15/9/2013

這個阿姆斯特丹遺產日其實就是每年在一些特定的日子開放部分歷史建築及藏品予公眾參觀。這次的主題是"400 years of power and glory",說真的荷蘭本土實在沒有甚麼可以稱得上是很有威勢或霸氣的建築,就如其中一個解說員所說的,跟羅馬或者巴黎一比之下實在是…

不過畢竟曾經也是強盛一時的殖民帝國,很多外表看不出來的細微部分透露著荷蘭曾經的強大和榮耀。而這些基本都是以建築物內的豪華和精緻表露出來。


老式民居的地精。







葡萄牙猶太會堂。





Mozes and Aaron Church.


不知甚麼樂團演出。本應是個猶太會堂。


你在看甚麼?


有中文名字的街道。


傳統荷蘭人偶。





 老教堂。



 你進入了紅燈區。


Old Church 鐘樓。




Old Lutheran Church.




Canal House De Visscher. 留意最後一張的小鳥飛出畫框外…

2013年10月2日 星期三

28/9 DRONGO festival

28/9 時阿姆斯特丹有一個多語節,在公共圖書館舉行。節目有不少,當然大多都是荷語進行,也有少部分以英語進行。對於我來說當然沒有不去的藉口。

因為還沒習慣騎車的緣故,還是用走的去…不過說真也沒差,阿姆斯特丹是個很小的城市,而且地勢平坦所以用走的也辛苦不了哪去。



就在圖書館旁竟然有間巨型中菜館(應該是吧?)。


為外國人而設的極簡易荷語課。也別指望一小時課堂可以學到甚麼啦…不過是很好玩。


孔子學院也有來參展。有個跟我應該差不多大的青年聽出了我的普通話口音,猜我是廣東的。此時有位阿姨以略帶口音又不失親切感的粵語對我問好!聊了一回兒後她讓我把他們的貨辦挑自己喜愛的帶走,基本上都是記錄片,還有些電影(當然是中國大陸的)。


外國人學寫漢字…還是毛筆。



然後是以荷語上課的阿拉伯文課。實際上也沒學多少阿拉伯語,主要都是在寫字…


這筆其實就是根很簡單的竹籤。


坐我旁邊對漢語似乎挺有興趣的老伯。他會八九種語言,也是西班牙語及瑞典語教師。本來給了他電郵說要傳回相片給他的,好像沒了回事。


我的英文名字的阿拉伯文版本。


所謂的中國舞…其實還跳得不錯。


…當然少不了這些語音學的東西。其實就是關於一些語言的母音分佈。

中間其實有到不同的展攤找人搭訕。感覺最友善的就是歌德學院和英國文化協會的人。另外有個西班牙語攤位不知為何縮到難以尋到的角落,也試著以生疏的西語跟一個非常友善的西語老師對話了一下。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世界語攤位,展出的竟然有Chomsky的Language and Mind的世界語譯本…那些世界語者也都是非常友善和健談的。


也有荷蘭手語的座談會。


看完一小段Fado的表演後就離場了。

場內本來還有我最喜歡的其中一個記錄片"The Linguist"的放映會,既看過了兩遍就沒必要留著再看一遍吧。


很附合荷蘭人人體特徵的雕像…長腿以及長●。(後者我是不太肯定啦…)


日落的河邊景色很是不錯。


回來路上看到的畫,讓我想起檳城…這幾天一直很想回去馬來西亞玩玩,甚麼時候呢…


漸漸發覺我非常喜愛這個城市的黃昏。